火炮打一个基数是什么意思?代表多少发炮弹? 其实基数并不是一个固定单位,不同的火炮、不同的军队对基数的设定是不一样的。在设定基数时是这样考虑的,一门炮一天要打多少发才能维持火力压制,而又不至于浪费运力。 比如,大口径火炮的基数常定为60发左右,其中30发随炮机动,另一半由营团级运输队携带,形成“随时能打、持续可补”的弹性体系。如果把基数比作战争齿轮的齿距,那么后勤便是驱动这个齿轮的链条,齿距太大则链条断裂,太小则动力不足。 因此,火炮的弹药基数又和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相关。同样一门炮,以骡马为主要运载工具的部队,它的弹药基数设定,肯定没有以卡车运载的摩托化部队大。
一个弹药基数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呢? 我们以解放军快要退役的15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为例,一个炮兵营手中一般有18门这样的火炮,每门炮有60发炮弹,这是它一个基数的标准,单日打一个基数,就意味着这个炮兵营一天内要向敌方阵地倾泻1080发炮弹。
按照高爆弹来计算,这些炮弹总重量足足有54吨,需要动用十几辆老式解放CA-30型越野卡车来运输,可以说,这个火力非常奢侈了。 实际情况下,以解放军的火力投送能力,一天打几个基数是很轻松的。老山战役中,火炮放置密度是60门炮每公里,一天打掉3400吨弹药。一名战士一天的装弹平均重约为13.1吨,可谓是相当恐怖了。
衡量这些炮弹的毁伤效果,不是按简单叠加来计算的。单发152毫米榴弹的杀伤半径可达30米,对土木工事的破坏要小很多,只有5米。因为对面的敌方阵地是很复杂的,所以计算毁伤效能也比较复杂。 首先要有一个标准单位,实际战场中,营级火力用“火力密度”衡量,现在要对1公顷也就是一万平方米的区域实施压制,在一分钟内投送30发以上炮弹,形成的弹着点间距小于35米的网格,在这个火力密度下来计算毁伤效果。
按照这个火力密度,上世纪60年代的一次模拟试验显示,一个152炮营打满1080发炮弹能瘫痪敌团级防御阵地前沿2公里的纵深,也可以粉碎一个装甲连的迎面冲击队形。 至于能够杀伤多少人,这个其实不好计算,因为人是活动的。如果按照这个火力强度来打现代战争,显然效果不如上个世纪好。看看俄乌战场就知道了,阵地上填坑的士兵是零零散散的,人员和装备的集中程度和大兵团作战时代肯定不能比,所以即便高峰欺,整个战线俄军每天打10万发炮弹,这些炮弹能杀伤500人以上就算不错了。
火箭炮也是炮,它的弹药基数是怎么设定的? 相较于大口径榴弹炮的“重锤”,122毫米火箭炮则更似“铁扫帚”。它的弹药基数定义比较独特,要按两次齐射量计算,假如一个火箭炮是40管,单次齐射40发,那它的基数就是80发。一个火箭炮营要是配18门火箭炮,那两次齐射就是1440发。
火箭炮威力强,主要表现在单位时间内火箭弹的倾泻能力。18门火箭炮一次齐射,可在15秒内泼洒720发炮弹,覆盖面积超300万平方米。代价就是成本高、精度差,只能面杀伤,不能定点清除,没有精确制导的火箭炮才这么打,PHL-191这类火箭炮不算。 大口径火炮,一个弹药基数的炮弹要花多少钱? 按当前国际市场常规高爆弹单价6000美元计算,一个基数差不多总耗资就是650万美元,这还不算运输费用等杂七杂八的额外消耗。
当然,这是欧美的炮弹生产价格,军工弹药的价格其实很不透明,如果按照制造材料来计算,一枚155炮弹真的不需要多少钱,但是背后的生产线搭建、产业工人数量的花费、炮弹储存保养的费用、研发费用等等全部加到一块,单枚炮弹的价格就贵了。毕竟炮弹不像子弹,子弹还可以参考一下民用市场价格。
总的来看,重工业体量越大,炮弹就越便宜,反之就越贵。比如英国,他们的钢铁厂都关闭了,要是打仗的话,155炮弹就要采购其它国家的,价格自然就贵。俄罗斯有当年苏联攒下的老本,打了三年,现在估计都还有不少库存。
新宝策略-配资股票推荐-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-线下炒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