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纽约曼哈顿的华尔街上,高盛集团总部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金融帝国的余晖;好莱坞的制片厂里,华纳兄弟的标志闪烁着文化产业的霸权;华盛顿国会山的走廊里,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(AIPAC)的游说者正与议员低声交谈。这三个场景背后,都指向一个横跨美国权力版图的群体——犹太裔美国人。从17世纪初踏上北美大陆的23名难民,到如今掌控美国经济、文化与政治核心领域的精英群体,犹太人的崛起轨迹堪称现代版的"权力传奇"。而在这个多元文化交织的国度里,其他族群是否还有打破格局的可能?
移民浪潮中的生存密码:从边缘难民到经济先锋
1654年9月,一艘名为"圣凯瑟琳号"的荷兰商船在纽约港靠岸,23名来自巴西的塞法迪犹太人踏上了北美殖民地的土地。此时的他们不会想到,四个世纪后,这个群体将成为美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力量之一。当时的北美正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,宗教排斥依然存在——纽约州长彼得·施托伊弗桑特曾试图驱逐这些"不信仰基督的人",但荷兰西印度公司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,最终允许他们留下。这些早期犹太移民大多从事皮毛贸易和珠宝生意,在殖民地的经济缝隙中艰难求生。
真正改变犹太人命运的是19世纪的移民浪潮。1840至1880年间,约25万中欧犹太人因欧洲大陆的反犹浪潮和经济困境涌入美国。与早期移民不同,这批来自德国、奥地利的犹太人带来了手工业技能和商业头脑。他们在纽约、芝加哥等城市开设百货商店(如梅西百货创始人罗兰·梅西就是犹太裔),建立成衣工厂,迅速在新兴的工业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。更关键的是,他们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新大陆生根发芽——1854年,纽约市的犹太社区率先建立免费学校,到1870年,犹太儿童的入学率已远超其他少数族裔。
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后,东欧爆发大规模反犹骚乱,引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犹太移民潮。截至1924年美国实施移民配额制前,约200万东欧犹太人涌入美国,形成了"下东区奇迹"——在纽约曼哈顿下东区1平方英里的土地上,挤住着50万犹太人,却诞生了全美最高的儿童入学率和最密集的小型企业。这些移民中的裁缝、钟表匠和小贩,通过"血汗工厂"积累原始资本,更通过互助组织(如"landsmanshaftn"同乡会)构建社会网络。1910年的统计显示,犹太裔在美国的小企业主比例是白人新教徒的3倍,纽约市70%的成衣厂由犹太移民创办。
经济领域的突破往往伴随着制度性的排斥。19世纪末的美国大学普遍限制犹太学生比例,华尔街的老牌投行拒绝犹太人入职。这种排斥反而催生了犹太人的"替代创新"——1906年,德国犹太移民马库斯·戈德曼创办高盛公司,专注于当时被主流投行忽视的商业票据业务;1913年,保罗·沃伯格(德裔犹太人)主导设计了美联储体系,将欧洲的中央银行理念引入美国;1923年,塞缪尔·戈尔德温与其他犹太移民共同创立米高梅公司,在好莱坞的荒漠中开辟出电影帝国。这些突破并非偶然,而是犹太人在长期被排斥于传统权力结构之外时,另辟蹊径构建的平行体系。
权力拼图的形成:金融、文化与政治的三维渗透
1944年7月,布雷顿森林会议在新罕布什尔州召开,奠定了战后国际金融秩序。与会的美国代表团中,财政部副部长亨利·摩根索(犹太裔)、美联储主席埃克尔斯的顾问亨利·迪克特·怀特(犹太裔)主导了关键条款的制定。此时的犹太金融精英已不再是华尔街的边缘者——1940年代,摩根大通、雷曼兄弟等投行的犹太合伙人比例已达35%,而在投资银行领域,这一比例超过50%。这种影响力在战后进一步扩大:1980-2020年间,美联储的7任主席中有4位是犹太裔(保罗·沃尔克、艾伦·格林斯潘、本·伯南克、杰罗姆·鲍威尔),他们的货币政策决策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走向。
文化领域的渗透同样令人瞩目。1927年,华纳兄弟推出第一部有声电影《爵士歌手》,主角是一位犹太歌手突破家庭阻力追求艺术的故事,这部电影不仅革新了电影技术,更将犹太移民的身份焦虑转化为普世叙事。到1960年代,好莱坞的八大制片厂中,除派拉蒙外均由犹太裔掌控,他们通过《教父》《星球大战》等作品,将美国价值观包装成全球文化产品。在新闻领域,1896年阿道夫·奥克斯收购《纽约时报》后,将其从一份黄色小报改造成"记录一切适合印刷的新闻"的权威媒体;1996年,鲁珀特·默多克(其母亲为犹太裔)收购福克斯新闻,开创了保守主义媒体的新时代。这种文化霸权的直接体现是:美国主流媒体对以色列的报道倾向度,长期高于其他中东国家。
政治影响力的构建则更为隐蔽而高效。1953年,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(AIPAC)成立,这个游说团体通过精准的政治献金和选民动员,逐渐成为国会山不可忽视的力量。数据显示,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,犹太裔捐款占民主党竞选资金的40%、共和党15%;在第117届国会中,参议院的100名议员中有10名犹太裔,众议院435名议员中有27名,比例远超犹太裔占美国人口2.4%的比例。这种影响力在对外政策上尤为明显:1973年赎罪日战争后,美国对以色列的年度援助从10亿美元跃升至30亿美元;2018年特朗普政府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,背后是AIPAC的持续推动。值得注意的是,犹太游说团体并非铁板一块,进步派犹太组织"若不是现在,何时?"(JStreet)正挑战AIPAC的鹰派立场,反映出犹太社群内部的多元声音。
族群博弈的未来:多元社会的权力再分配
在洛杉矶的华人社区,华裔家长们为孩子能进入顶尖公立学校彻夜排队;在得克萨斯州的拉丁裔聚居区,西班牙语广告牌与英语招牌交错林立;在底特律的非洲裔社区,企业家们正尝试用区块链技术重建当地经济。这些场景暗示着美国族群权力结构的新变化——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,2020年非西班牙裔白人占比降至57.8%,预计2045年将成为少数群体,而拉丁裔占比已达18.7%,亚裔6%,非洲裔13.4%。这种人口结构的变革,正在重塑美国的权力版图。
拉丁裔的崛起最具代表性。1965年《移民与国籍法》废除配额制后,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移民大量涌入,如今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。在政治领域,2020年国会中有44名拉丁裔议员,比2000年增长187%;2021年,亚历杭德罗·马约卡斯成为首位拉丁裔国土安全部长。经济上,拉丁裔拥有的企业数量从2007年的230万家增至2020年的460万家,年营收达8000亿美元。但挑战依然存在:拉丁裔的高中辍学率是白人的2倍,贫困率高出10个百分点,内部的种族差异(如古巴裔与墨西哥裔)也削弱了政治凝聚力。
亚裔群体则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。2019年,亚裔家庭年收入中位数达8.5万美元,高于白人家庭的6.8万美元;54%的亚裔拥有学士以上学位,是全美平均水平的2倍。在科技领域,谷歌CEO桑达尔·皮查伊(印度裔)、微软CEO萨提亚·纳德拉(印度裔)、英伟达CEO黄仁勋(华裔)等构成了硅谷的"亚裔领导层"。但"玻璃天花板"依然明显:亚裔在企业高管中的比例(6%)与其人口比例基本持平,却在政治领域代表性不足——国会中仅占3.7%,从未出现过总统或副总统。反亚裔歧视事件的频发,也暴露出这个群体在社会认同上的困境。
非洲裔的抗争则更具历史纵深。从1964年《民权法案》废除种族隔离,到2008年奥巴马当选首位非洲裔总统,非洲裔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——2021年,卡玛拉·哈里斯成为首位非洲裔副总统,众议院中有58名非洲裔议员。但经济差距依然悬殊:非洲裔家庭净资产中位数(1.7万美元)仅为白人家庭(17万美元)的10%,失业率长期高于白人2倍以上。近年来兴起的"黑人的命也是命"运动,以及非洲裔企业家在流媒体(如OprahWinfrey)、体育产业的突破,显示出这个群体正通过文化影响力反哺经济权力。
这些族群的崛起路径与犹太裔既有相似也有差异。相似之处在于都依赖教育投资和社区网络,差异则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策略调整——拉丁裔借助美墨贸易协定拓展商业版图,亚裔通过跨国科技合作积累资本,非洲裔则利用文化软实力构建全球认同。更关键的是,多元社会的制度性变革为他们提供了空间:1965年《选举权法》保障少数族裔投票权,1964年《民权法案》禁止就业歧视,2020年加州通过"种族平等教育法案"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。
权力更迭的密码:适应与变革的永恒博弈
在华盛顿的一家智库会议室里,犹太裔学者与拉丁裔活动家正就移民政策展开辩论;在硅谷的创业孵化器中,印度裔工程师与华裔投资者共同完善人工智能算法;在纽约的社区中心,非洲裔牧师与犹太拉比携手组织反贫困活动。这些场景揭示了美国族群权力博弈的新逻辑——不再是零和博弈,而是在全球化与技术革命中寻找新的平衡点。
犹太裔群体的持续影响力,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制度的适应能力。从19世纪应对大学配额制而创办犹太学院(如布兰迪斯大学),到21世纪利用对冲基金和风险投资保持金融优势,他们始终能在规则变化中找到新的权力支点。而其他族群的机会,恰恰在于当前美国社会面临的结构性变革: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垄断,社交媒体消解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,多元文化主义挑战着传统政治的运作模式。
拉丁裔可能通过人口优势和跨境经济网络,在西南边境各州形成"新权力中心";亚裔或许能凭借科技领域的优势,将硅谷的创新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;非洲裔则有望通过文化产业的全球输出,重构美国的软实力基础。历史已经证明,美国的权力结构从未是固化的——从WASP(白人盎格鲁-撒克逊新教徒)主导的"贵族时代",到犹太裔与其他少数族裔共同塑造的"多元精英时代",每次变革都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。
站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门槛上,美国族群权力的再分配正进入关键阶段。犹太人的崛起故事,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教育、韧性与制度适应的叙事;而其他族群的未来,将取决于他们能否在保持文化认同的同时,构建跨越族群的利益联盟。在这个过程中,冲突与合作并存,挑战与机遇交织,最终将推动美国社会走向更复杂也更具活力的权力平衡。毕竟,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,从来不是单一族群的独角戏,而是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交响乐。
新宝策略-配资股票推荐-中国十大杠杆配资公司-线下炒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